當國內抗擊新冠肺炎取得階段性勝利,曾在一線沖鋒陷陣的醫護工作者被贊許為“白衣英雄”時,獲得全民點贊的她們,背后卻藏有外界未曾看到的B面。讓我們一同走進醫護者背后的故事……
1名護士照顧44名新冠肺炎患者
疫情凸顯護理人員缺口
11個護士照顧480個病人,相當于1個護士照顧44個病人;一名護士至少要工作12個小時,才夠輪滿一天的班……疫情期間,武漢護士短缺的消息層出不窮。“這次支援武漢的醫療隊,建議護士的占比為80%,不過,大部分醫療隊護士的占比大都在六七成左右。其實臨床護理人員短缺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,疫情當前,該問題更加凸顯。”從事護理行業30余年的一位護士長表示。
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發生以來,許多醫護人員都支援湖北地區,每批的護理人員幾乎都是醫生的兩到三倍,但護士短缺的情況依然非常嚴峻,導致醫護人員都處于極度高壓的工作狀態。
背后的故事之
你所不知的繁重護理工作
對于普通病房而言,護士和床位配比應該是0.4:1,但實際臨床配比幾乎都達不到這個水平。同時,很多額外的工作都落到了護士的頭上。比如,病房護士還要帶患者外出檢查,這是一項比較大的工作量。目前,只有三級醫院配有專門的部門負責這項工作。
基礎工作繁瑣,占用專業護理時間
由于患者護理內容繁雜,加上護理人員的短缺,一些清潔類的基礎性工作無專人負責,甚至鋪床、收床、換床單這類工作都是由護士來做,導致護理工作量變得繁雜且費時。
重癥監護室護理重壓,人員短缺
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還要負責患者的生活護理,加上護工依然不夠用,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直線上升。
該護士長表示,工作強度大、風險高、社會地位和薪酬水平偏低導致護士大量流失。對于堅守護理崗位的白衣天使,首先需給予應有的院內地位,維護護士的尊嚴和權益,是醫護圈穩定的前提,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。
想醫所想 智觸未來
智能便捷助力醫護工作
擔當健康守護者的醫護人員,該如何為他們減負?當智慧科技+醫療護理,將碰撞出什么神奇的火花?守護白衣天使的方式有很多,而我們想要提供最智能周到的那種。
中德澳作為智慧醫療領域的潛心開發者,想醫護所想,探索智能科技應用于實際臨床的巨大潛力,升級互聯網+時代下的病房工作模式,與醫護工作者同行。
END